在我國從“建造大國”邁向“建造強國”的新征程中,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創新技術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近日舉行的“新生態·新機遇”首屆鴻蒙生態大會期間,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馬恩成以《繁榮建鴻生態,推進建筑科技產業升級》為主題,分享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對我國建筑行業現狀的思考,并對鴻蒙生態在建筑行業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展望。作為全國建筑行業最大的綜合性研發和開發機構,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主要從事咨詢與服務、規劃與設計、工程與監理、材料與設備、軟件與信息化、檢測與認證等業務,其與鴻蒙的深度合作,將加速我國建筑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建筑行業 高質量發展 面臨多重挑戰, 亟需 推進 全生命周期 革新
當前,在國家政策方面,多個部門均對建筑業工業軟件的自主可控和高質量發展做出部署,為建筑行業的鴻蒙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而從建筑行業發展的需要來看,大家對房子的要求已經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建筑行業對綠色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當前我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水平仍有待提升,且存在適齡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建筑行業亟需以科技賦能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要實現從“建造大國”到“建造強國”的轉變,擦亮“中國建造”品牌,就要將以前的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建造方式轉變為工業化、綠色化、數字化的建造方式。需要通過應用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用機器輔助和替代部分“危、繁、臟、重”的施工作業,并解決招工難、用工貴、老齡化嚴峻等問題。而在實現這些創新轉型的過程中,鴻蒙操作系統可提供重要支撐。
具體來說,鴻蒙操作系統的物聯網和智慧化特性,可從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營等維度,賦能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慧化,從而為整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奠定基礎。無論是規劃階段的建筑外觀與空間布局,設計階段的方案審查,施工階段的進度管理和安全管理,還是竣工驗收和智能巡檢、能效管理等運營工作,都可以將BIM、云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與鴻蒙操作系統相結合來提升質量和效益。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攜手 鴻蒙 , 以數據驅動 促進 建筑 產業升級
目前,我國建筑行業已經有部分產品實現了“鴻蒙化”,包括54款已通過認證的OpenHarmony終端,涵蓋了直接數字控制、攝像機、滅火控制系統、門禁/閘機等類型。但目前建筑行業設備設施的鴻蒙化仍面臨一些挑戰,如單一的廠商缺少改造的驅動力,市場機會比較零散,改造進度慢。且由于缺少統一技術指引,建筑行業暫未形成統一的通信標準,需要整個行業聚合生態,形成合力,協同發展。
為解決上述挑戰,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和全球智慧物聯網聯盟正在積極籌備建筑行業專委會,從政、產、研、用角度,推進鴻蒙在建筑行業的應用與發展。在政策和標準方面,將國產自主可控的技術和設備結合起來,推動政策的完善和標準的制定。在產業聚合方面,把設備廠商、設計院、系統集成商等多方聚集起來,打造建筑鴻蒙新產業。在產研合作方面,依托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深厚的技術積累,探索鴻蒙操作系統在智慧建筑、樓宇管理、低碳節能等方向的率先應用。在行業應用方面,積極探索在公共建筑類項目中先行應用建筑鴻蒙的新產品、新技術,賦能建筑的智能化升級,率先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綠色低碳化。
此外,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還攜手華為等機構,在今年9月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發布了《建筑開源鴻蒙互聯參考架構》白皮書,對基于OpenHarmony的建筑互聯參考架構進行了詳細闡釋,為行業提供了權威參考。華為也在湖北某科創中心、深圳某工業軟件園、深圳某科技創新合作區、貴州某產業園區等項目中,以鴻蒙+AI賦能園區的數智化和綠色發展,積累了在建筑行業應用鴻蒙的實踐經驗。
馬恩成透露,接下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將堅持以數據為驅動,依托鴻蒙生態的30+自主系統及100+智能設備,將BIM、鴻蒙、AI相融合,打造先進的建筑科技,能使建筑數字化、智能化。具體來說,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以三維圖形系統為數字底座,形成標準化的數據。在建造的過程中,積極將鴻蒙融入智能建造的過程,通過數字化的驗收,形成數字化的資產。在運維階段,從安防、能效等角度著手,打造智慧園區。與此同時,全球智慧物聯網聯盟建筑行業專委會將從標準、技術、項目試點與評選多個維度推進鴻蒙生態在建筑行業的發展,比如制定標準和認證制度,探索行業創新課題,開展項目試點與評選等,充分發揮協會的作用,繁榮建筑行業鴻蒙生態,與行業伙伴共同推進建筑科技的產業升級。
您正在向檢測專家團隊咨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