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建筑行業遭遇寒冬,整體營收降至42197億元,同比下滑3.1%,歸母凈利潤更是大跌9.7%至978億元。這一業績表現不僅遠遜于去年同期,更創下近年來的新低。在這片陰霾中,境外業務卻成為行業的一抹亮色,為建筑企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
行業內卷加劇,大型央企逆勢擴張
在整體市場萎縮的背景下,行業內部競爭愈發激烈。八大建筑央企憑借雄厚實力,市場占有率達到51.6%,較去年全年提升了6.1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充分說明了大型央企在逆境中的抗壓能力,也預示著未來行業集中度可能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中小建筑企業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在資金、技術和資源等方面的劣勢下,這些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未來,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優勝劣汰的趨勢將更加明顯。
境外市場成為新藍海,"走出去"戰略顯成效
在國內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境外業務成為建筑企業的救命稻草。上半年,建筑業在境外實現營業額3384億元,同比增長9.0%,占行業總營收的比例升至8.0%。這一數據不僅體現了中國建筑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也為行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建筑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布局日益完善。從東南亞到非洲,從中東到拉美,中國建筑的足跡遍布全球。這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提升了中國建筑的國際影響力。
未來展望:基建投資或成行業復蘇關鍵
盡管當前形勢嚴峻,但建筑行業的未來并非一片黯淡。今年1-7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長8.1%,顯示出政府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對基建的重視。特別是8月份,專項債發行顯著提速,單月發行達7965億元,這將為建筑行業注入新的活力。
隨著專項債發行進度的加快,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將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從而帶動建筑業需求回升。在這一背景下,具有資金和技術優勢的大型央企有望率先受益,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
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建筑板塊的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或蘊含著較好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那些在境外市場布局較好、在基建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低估值央企,值得重點關注。
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其興衰直接關系到宏觀經濟的走向。盡管當前面臨挑戰,但通過積極開拓境外市場、把握國內基建投資機遇,行業仍有望實現穩健發展。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時代,唯有不斷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